目前,在DeFi市場中,質押(Staking)已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領域,其中流動性質押協議Lido的質押總價值(TVL)更是獨佔鰲頭。Lido協議不僅為ETH持有者提供了更多利潤的機會,同時也為以太坊網路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做出了積極貢獻。
自從以太坊轉向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以來,對於Staking ETH的需求呈現出了急劇增長的態勢,這進一步推動了流動性質押協議的發展。如今,眾多區塊鏈平臺,如以太坊、Near、BNB Chain、Avalanche、Cosmos、Sui、Aptos等,都採用了PoS共識機制。
流動性質押的核心價值在於解決了質押過程中的簡化操作、流動性不受限制以及網路去中心化的問題。
什麼是再質押(ReStaking)
ReStaking是一種將流動性質押代幣資產用於在其他網路和區塊鏈進行驗證者質押的金融行為,旨在實現更高收益。使用ReStaking,質押者可以選擇將部分或全部質押獎勵再投入節點,以增加未來利潤。然而,需要注意的是ReStaking存在智能合約風險和驗證者質押行為欺詐的風險。
在ReStaking網路中,除了接受原始資產外,還接受其他資產如LSD代幣、LP代幣等,以增強網路安全性。通過釋放DeFi市場的無限流動性來源,同時為協議及其用戶產生實際收入。
ReStaking網路和標準網路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安全租賃、驗證者費用以及dApp、協議和層產生的收費。通過參與網路質押,質押者將獲得網路收入的一部分,並且可能還會獲得網路原生代幣的通脹獎勵。這一模式為投資者提供了雙重收益的機會,從原始網路和平行網路(ReStaking網路)兩方面獲得盈利。
再質押(ReStaking)的工作原理
流動性再質押代幣(Liquid Restaked Token, LRT)類似於以太坊上的流動性質押代幣,是存入 EigenLayer 的資產的代幣化表示形式,有效地釋放了原本被鎖定的流動性。
流動性再質押協議提供的服務分為原生再質押服務和 LST 再質押服務。大多數流動性再質押協議向用戶提供原生再質押,無需用戶運行以太坊節點。用戶只需將 ETH 存入這些協議,這些協議會在後臺處理以太坊節點操作的事務。
同時,最大的 LST stETH 被幾乎所有流動再質押協議接受,而一些 LRT 協議可以接受多種不同的 LST 存款。
什麼是EigenLayer?
EigenLayer 是一種基於以太坊的中間協議,引入了重新抵押(restake)的概念,讓以太坊節點可以將他們質押的ETH 或 LSD 代幣再次質押到其他需要安全和信任的協議或服務中,從而獲得雙重的收益和治理權。
原生質押 ETH 或使用流動性質押代幣 (LST) 的用戶可以加入 EigenLayer 智能合約來重新質押其 ETH 或 LST,並將加密經濟安全性擴展到網路上的其他應用程式,以獲得額外獎勵。借助 EigenLayer,以太坊質押者可以通過重新質押其質押的 ETH並獲得收益。
比如在Lido質押ETH,獲得stETH,stETH可重新質押在EigenLayer協議中獲得收益;或者在Rocket Pool Ether質押獲得rETH可以重新質押,獲得額外收益。
利用EigenLayer協議,可以重複使用ETH,降低了質押者參與成本,並增加了對單個服務的信任保護,利用ETH權益持有者的集合安全性,為無需許可的創新和市場治理創造一個安全的運行環境。截止 2024年3月,EigenLayer 協議上的鎖倉價值已經達到了 80 億美元,其中 LST 占比 40% 左右。
此外,EigenLayer 已完成三輪融資,總額超過 6400 萬美金。其中最新的 A 輪融資,由Blockchain Capital 領投,Coinbase Ventures、Polychain Capital、 IOSG Ventures 等參投,估值高達 5 億美元。這些也標誌著它在完善以太坊定標基礎設施和提高加密經濟安全性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EigenLayer 解決的問題
EigenLayer 的核心功能是使以太坊的安全性多樣化,在下圖示例(來自白皮書)中,三個 AVS 借助再質押協議更容易的獲得了更大資金量帶來的共識安全性,同時也沒有造成 ETH Layer1 的削弱。
EigenLayer 包含三個核心組件,也分別對應再質押協議的三類用戶:
- TokenManager:處理質押者(staker)的質押和提款。
- DelegationManager:註冊運營商(operator)並跟蹤管理運營商份額。
- SlasherManager:管理罰沒邏輯,為 AVS 開發者提供懲罰能力介面。
質押者通過TokenManager 質押他們的 LST 並獲得額外收益,同時質押者也信任對應的運營商(這一點和你在 Lido、Binance 質押沒有區別,運營商運行的基礎就是獲得信任)。運營商通過DelegationManager 註冊後獲得 LST 資產,為需要 AVS 服務的專案方提供節點服務,從專案方提供的節點獎勵和手續費中抽取收益。AVS 開發者實現一些通用或特殊的 Slasher 運行在節點上,提供給專案方(AVS 需求方)使用,這些專案方(比如跨鏈橋、DA、預言機等)通過 EigenLayer 購買這類服務,直接獲得共識安全。
流動再質押的風險
流動再質押協議在 EigenLayer 之上部署了一組智能合約,便於用戶交互,幫助用戶將 ETH 或者 LST 存入和從 EigenLayer 中提取,以及鑄造 / 銷毀流動再質押代幣 (LRT)。因此,使用 LRT 需要承擔流動再質押協議的風險。
其次,再質押協議又發行了更多的 LST,比如 Puffer 的 pufETH、KelpDAO 的 rsETH 等等,它們相比於傳統的 LSD(比如 stETH)在合約邏輯上更複雜,更有可能出現因為 LST 脫錨或者專案 RUG 導致的資產損失。
除了 EigenLayer 協議本身以外,其他的 Restaking 協議大部分目前還都未實現提款邏輯,早期參與的用戶只能通過二級市場來獲得一定的流動性,所以也會因為流動性不足而虧損。
而 EigenLayer 本身也處於專案早期(Stage 2),所以也有一部分合約功能不太完善(如 StrategyManager ),早期參與者需要關注這部分風險。
再質押賽道潛力專案
KelpDAO
KelpDAO 是由 LSD 專案 Stader Lab做的 Restaking 生態專案,如同上文所說的屬於 Liquid-LSD Restaking 類型,目前開放存入 Lido 的 stETH 以及 Stader 的 ETHx 這兩個 LST 代幣,不過由於目前 EigenLayer LST 的額度已滿因此目前是暫停存款的,另外官方也明確表示存入 KeplDAO 的用戶將能夠獲得 EigenLayer 的積分獎勵。
Renzo
Renzo 不同於 KelpDAO 而是屬於 Liquid Native Restaking 類型的產品,這意味著不受到 EigenLayer LST 存款限額的限制目前仍能夠存款,但須注意的是存入 Renzo 的 ETH 目前暫時沒有開放贖回,抵押憑證 ezETH 也不能夠轉移短期內屬於鎖倉,與 KelpDAO 同樣的團隊也表示用戶將能夠獲得EigenLayer 積分,而目前團隊背景或融資訊息也未披露,早期專案需注意風險。
Swell
Swell Network 則是老牌的LSD 協議了,這一次也官推表示將踏足 Liquid Restaking 領域,同樣是屬於 Liquid Native Restaking 類型的產品,將不受 EigenLayer LST 額度限制,由於 Swell 未發幣擁有空投預期,因此其 LST 代幣 swETH 獲得許多空投獵人的親睞,目前是 EigenLayer 中排名第二大的質押資產。
ether.fi
ether.fi 與上述兩個專案相同,同樣是 Liquid Native Restaking 類型的產品,曾獲得 BitMEX 創辦人 Arthur Hayes 參投的 53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不同於 LIDO,ether.fi 採用了一種去中心化、非託管的方式來實現 ETH的質押,並且宣佈提供再質押服務,由於是原生 ETH 再質押,因此也不受到 EigenLayer LST 限額影響仍可以存入,而其抵押憑證代幣 eETH (包裝代幣 weETH) 也是目前少數具有流動性的 LRT 抵押憑證代幣。
Puffer Finance
Puffer Finance 是一種反罰沒的流動性質押協議,與 ether.fi 大同小異,同樣是屬於 Liquid Native Restaking 的類型的產品,暫時未開放質押。Puffer Finance 曾獲得 Jump Crypto 領投的種子輪融資,總計獲得了 615 萬美元融資,估值未披露。
總結
在 ReStaking 興起大約半年後的 2022 年底,這一市場將迅速擴張並成為一種趨勢。ReStaking 並非短暫的現象,而是 DeFi 領域中最重要且具有前景的領域之一。ReStaking 不僅幫助用戶獲取利潤,還有助於平臺提高安全性,特別是通過促進其他領域的增長並推動市場擴張。然而,這也伴隨著風險,例如資產損失、智能合約風險、財產價值通貨膨脹以及泡沫破裂等。因此,在參與該市場時,投資者仍需要謹慎行事。
更多行情分析可關注Aibit媒體帳戶即時獲取!本文僅作為參考,不代表任何立場,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ibitcom
X: https://twitter.com/aibitcom
Telegram (CN): https://t.me/aibitcom_cn
Telegram (EN): https://t.me/aibitcom
Telegram (Announcements): https://t.me/aibitcom_announcements
Discord: https://discord.com/invite/aibitcom
Medium: https://medium.com/@aibitcom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aibitcom